三尺讲台,春风化雨;一支粉笔,书写春秋。在知识的沃土上,教师始终是点亮心灵火种的人。他们以智慧浇灌智慧,用爱心滋养爱心,用坚守诠释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今天,我们继续推送“师道匠心”优秀教师系列报道,展现广西外国语学院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王艺桦个人简介】
王艺桦,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师,讲师,“双师双能型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曾在罗马尼亚、黑山等国家担任多年公派教师,承担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等工作。中国—东盟研究院新加坡所主要研究成员,参与撰写年度国情报告和发展合作报告以及相关语言文化研究报告。
作为主讲人参加广西高校教师教学数字化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比赛获本科组一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1项,区级立项3项。
主持在研的课题有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题“东盟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参与在研自治区教育厅202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产出导向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实践”。主持并制作的HSK系列课程,被黑山大学孔子学院、越南城东大学等教育教学机构采用并应用教学实践。
(广西外国语学院王艺桦老师)
王艺桦:热爱与勇敢并进,教学相长,乐在其中
王艺桦老师自入职广西外国语学院以来,始终秉持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为指引,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经验篇:以学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
王艺桦老师在积极探索“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努力学习打造“金课”。同时,她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王艺桦老师认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她善于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王艺桦老师倡导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的学习主体。此外,她还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关心学生的成长,耐心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王艺桦老师的《古代汉语》课堂教学)
(王艺桦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
获奖经历篇:荣誉背后的辛勤付出
王艺桦老师深知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她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她认为,参加教学比赛是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检验和提升。在备赛过程中,她不断学习、总结、反思,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她积极参与科研教改项目,其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自己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王艺桦老师参加教学比赛活动 )
(王艺桦老师获二十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
教学改革创新篇:勇于探索,锐意进取
王艺桦老师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大胆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汉语言文学课程更具时代感。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尝试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引入汉语言文学课堂,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受到学生的欢迎;主张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她也提倡多元化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信,实现全面发展。
(王艺桦老师(右)在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研讨会)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成为教师的重要使命。王艺桦老师以一位热爱教育、勇于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形象,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勇于承担责任,助力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