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外国语学院教师队伍建设
“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努力造就一支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根据《广西外国语学院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及《广西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任务,特制定《广西外国语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回顾
(一)主要成绩
学校2011年“升为本科”以来,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在“十二五”时期,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的教师队伍,师资水平明显提升,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明显改善,目前教师队伍规模稳中扩大,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结构趋于合理,教师教学态度严谨,爱岗敬业,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几年来学校通过四个办法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学校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发展,早在2013年3月就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以教师发展中心为抓手,全面规划、设计和实施中长期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使这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并且打开了新的局面;二是引进高级职称教师,从自治区内外公办高校吸纳一批刚卸下教学重任的德高望重、富有才学,能开展学科建设和科研的教授,带领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三是聘请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来校教学,如从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聘请有丰富管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当一线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四是建立教师发展网络培训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激励青年教师向教学名师学习,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五是制定了《广西外国语学院教师公派出国(境)留学管理暂行办法》,选派部分教师出国留学访问,丰富其境外经历,提升其专业水平。
截止2015年12月31日,学校自有专任教师561人,外聘教师90人,在自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99人,所占比例为35.47%,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78人,占比为49.55%。
(二)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不够。近五年学生规模稳步扩大,教师数量也相应增加,基本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但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如自有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比例不够合理;学历结构博士人数偏少,虽有引进,但也有流失;正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年龄结构青年教师比重较大;不同专业的生师比不均衡,教师队伍结构仍需优化。
2.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较缺乏。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但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不够,学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另外,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引进较困难。
3.“双师型”教师相对较少。学校正处于转型发展期,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需要,急需一批有实践工作经验、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学校青年教师较多,且师范类毕业的较少,教学规范及教学能力需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人员较少,境外进修学习有待加强。
5.教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学校不断发展,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怎样选人、用人、留人,在人事管理机制和制度上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十三五”(2015-2020年)时期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政府充分肯定了民办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已逐渐加大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指导和资助力度。学校作为民办高校也迎来很多的发展机遇。
2.学校建校已有12年历史,在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及就业方面,在社会上已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普遍得到了政府、家长、学生的普遍认可,这种社会美誉度的提升,对今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引进的吸引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创办人积累了数十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民力办学优势,为人才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面临的挑战
1.近几年,公办高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资待遇、安家费、科研经费资助及教师的事业编制等方面的优惠条件,这些对民办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构成了不可回避的挑战。
2.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争夺高层次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包括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等各种类型高校之间的竞争,对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冲击越来越大。由此,民办高校在选人、用人、留人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
三、“十三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学校“十三五”(2016-2020年)事业发展规划。
2.尊重人才,以人为本,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建设工程,搭建吸引人才宽广平台,打牢汇聚人才重要基础,营造激励人才良好环境,注重教师安全感、归属感、使命感的形成。
3.坚持 “全员聘用、制度管理、量化考核”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搭建教师素质提升平台,建立激励人才成长机制。
(二)基本思路
1.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把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培养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2.把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教师,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氛围。
3.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改革管理制度,全面激发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
4.把实现各系部、各专业、各类别教师队伍的整体协调、高水平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使教师队伍结构科学合理、规模满足需要、质量显著提高。
(三)基本目标
根据学校“十三五”(2016-2020年)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如下:
1.数量和结构
到2020年底,教师总规模达到850人左右,生师比稳定在18:1-20:1之间,自有教师占教师总人数65%以上,各专业的师生比达到基本要求。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到75%,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40%左右,外缘关系达到9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到25%以上,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加大硕士、博士和教授的引进力度,博士比例达到10%,正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10%。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力争在五年内建设一支数量较为充足,结构较为合理,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以保证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2.质量和水平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根据专业集群建设目标,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团队,加强专业梯队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积极为学科专业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到2020年,努力培养和造就1-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0个校级教学团队;培养和引进自治区知名教授、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30人;培养校级“教学名师”10人,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同时,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评价标准,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四、“十三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师德为先,整体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1.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师以德立身,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熏陶和引导学生,以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教师要以德立学,潜心研究,关注社会,营造良好的学风;教师要以德施教,有敬业精神,不仅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职业,更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德育和智育视作相互交融的统一体,帮助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将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生辅导员的教育和培养。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融入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开展“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和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与时俱进完善学校科研学术规范,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二)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增加自有教师和专业教师规模,提高重点专业教师层次。加大自有专任教师的引进力度,规范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的合理配备,调整各专业的生师比,满足各专业建设发展需要。针对自治区、校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品牌专业、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增专业的教师,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适应专业发展需要。
2.建立和完善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整合校内外师资培训资源,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促进教学与科研交流、为教师提供咨询指导和推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等手段,把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教学科研能力培训等培训结合起来,拓宽和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逐步完善研修内容,拓宽培训渠道,实现国内培训与国外学习相结合、专业提高与师徳师风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持续学习相结合,尽可能全方位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
3.进一步推进教师教学发展。通过教师发展中心,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条件,积极加强教学改革、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力度,保证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为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创造良好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技能和效果评价标准。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训练,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4.加快“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渠道,吸引高技能人才来校任教。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开展教师深入行业行动计划,培养一部分具备行业职业资格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有计划将应用型学科专业的教师分期分批派送到有关单位进行生产实践训练,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在高校教师资格外获得相关行业的特许资质,以适应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满足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及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5.优化外聘教师队伍。根据学校专业发展的需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计划地聘请校外教学经验丰富、在行业、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外聘教师,有效补充自有教师队伍的不足。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选拔一批具有实战能力和经验的教师,聘请知名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相关多个行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或指导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三)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1.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指导下的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作用;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案交流、教学展览、教学观摩、教学质量评价等活动,调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学术研究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赴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院所进修、访学;组织青年教师在国内或国(境)外参加国际国内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学术研修,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对青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使用互联网+时代下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为更好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1.培养和引进高端教育人才。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建设目标,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坚持培养与引进兼顾,教学与科研并重,加强学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引进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及职称结构。
2.做好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建立和实施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选拔机制,各专业设立“专业带头人”,负责本专业的建设、发展与规划。遴选、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持在本专业内开展创新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学术梯队建设。
3.制定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名师培养,在主要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中培养和遴选校级教学名师,积极培育自治区级教学名师。支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
4.实施团队建设计划。实施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教学团队”的建设,重点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科研和教学团队。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目标,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教师队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五)进一步健全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1.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依据国家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健全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制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意识,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配套服务工作。
2.加快推进教师职称评定改革。探索和完善校内教师职称评审办法,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等需求,确定相对合理的评聘标准,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为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优化教学科研队伍结构。
3.进一步探索教师岗位分类分级管理,完善教师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不同的教师岗位采取不同的用人制度。完善外籍教师管理办法,吸引更多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4.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评聘分离,实现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5.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文件要求,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制定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同行专家、督导组织和学生多方参与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对教师发展的导向作用,将教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职务职称聘任、分配激励的重要依据;在教师个体评价模式基础上,研究建立团队综合评价、专业带头人的考核,加大其团队业绩和成效的考核。
(六)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
1.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的合法权利。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继续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教师人事争议处理途径,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2.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继续做好各级各部门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的推选表彰工作,对在学校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定期开展教学名师奖评选,重点奖励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鼓励教师争先创优,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
3.改善办公、住宿条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给教师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加强实验条件、图书资料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宿舍住宅条件,改善广大教师的生活待遇,丰富教师的业余活动,稳定教职工队伍,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增加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五、“十三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教师队伍建立院系两级管理制,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校党委成立教师工作部,组织领导并协调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其他领导和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参与的教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校完善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二)加大经费保障
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教师培养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学院设立教师队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岗位培养、学历提升、学习进修、企业实践锻炼等,保证每年培训经费投入不低于100万,并逐年递增,保障教师发展具有充足的经费来源,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提高教师的成就感。
(三)建平台重培养
继续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为学校教师进步和发展的平台,成为“教师之家”,为全体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寻找机遇和创造机会,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交流学习提高的有效平台,探讨相关学科发展前沿,探索相关专业的最新进步,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快提高和较大长进。
(四)加强考核督导
建立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机制,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二级学院、部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和调动二级学院、部的积极性,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以实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学校的持续、稳步发展。
广西外国语学院
2015年12月制订 2018年6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