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春风化雨;一支粉笔,书写春秋。在知识的沃土上,教师始终是点亮心灵火种的人。他们以智慧浇灌智慧,用爱心滋养爱心,用坚守诠释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今天,我们继续推送“师道匠心”优秀教师系列报道,展现广西外国语学院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覃娜个人简介】
覃娜,201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硕士,现任广西外国语学院大健康学院副教授、专职教师。作为学校认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具备知识产权师专业资格,兼任广西预算绩效评价专家库成员、教育部本科论文抽检专家,在高等教育和行政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服务、政府绩效管理及数字治理等,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市厅级和校级等教改科研课题近20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1项,参与《跨文化管理》《行政组织学》等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参与编写《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案例精选》等两本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智慧监管:南宁市市场监管体系优化路径研究》《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数智赋能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Optimization of IP Public Service Supp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zation of Municipal Governance〃等16篇学术论文。曾获得广西外国语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荣获“寻是杯”华南赛区大学生公共管理方案设计与决策对抗大赛、甘肃省大学生应急决策沙盘博弈大赛、全国高校经济决策虚仿实验大赛、财政学与公共管理决策竞赛、贵州省大学生大数据与公共决策模拟大赛等省部级学科竞赛一等奖、二等奖队伍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广西外国语学院覃娜老师
覃娜:社会治理的践行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时刻践行“知行相资,教研共生”理念,在理论教学中一直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让社会科学研究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不断拓展一届届学子对“公共价值”的认知边界。她,是来自大健康学院副教授覃娜。
专注社会治理,服务地方发展
覃娜老师长期致力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优化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重点关注市域治理现代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等领域,并围绕知识产权管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老旧小区改造等社会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建设虚拟仿真实验课程2门。她注重产学研融合,作为广西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完成14项地方政府委托的财政项目评估;其论文《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供给模式研究》成果被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内部刊物《骑行》推荐,推动治理理论成果在更多公共服务实践中落地应用,实现理论研究、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的有机衔接融合,为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扎根实践沃土,解锁学生潜能
覃娜老师践行“知行相资,教研共生”理念,在教学中强调“治学当根植实践沃土”,并联动广西档案馆等校政企研合作协同创新基地,构建“理论推演-虚拟仿真-政企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闭环,让课堂论文在民生数据中生根发芽,实现学生课题成果向广西博物馆铜鼓调查成果展等形式转换。
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学科竞赛一等奖等6项奖项,指导成立学术社团行政管理协会,以企业挂职经历反哺案例教学,以电子政务实验室架设产学桥梁,助力学生既深扎八桂热土的治理实践,瞭望数字时代的学科前沿。
覃娜老师(右二)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
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华南赛区)一等奖
覃娜老师获第六届全国高校经济决策虚仿实验大赛“财政学与公共管理决策竞赛(赛道二)”优秀指导老师证书
践行知行合一,拓展学子视野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覃娜老师在理论教学中一直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通过高效的知识输出辅以生动的实际案例,带领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让晦涩难懂的理论在案例情境中条分缕析。在一次次耐心指导的实践应用中,她让社会科学研究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不断拓展一届届学子对“公共价值”的认知边界。
覃娜老师对学子满怀期盼,倾情寄语:同学们,大学时光美好纯粹亦充满无限可能,请勇于打破自我设限,去拥抱未知,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覃娜老师(左二)和学生讨论知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覃娜老师怀揣对学术传承的执着,用言行和身教点亮教育红烛。未来路远,她将坚守初心,以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回报社会,以炽热感恩的教育情怀培育学子,助力学子成长成才。